在距韶山冲毛泽东故乡约三十华里的地方,有一个叫杨林乡纯和村的小村庄。1906年,毛泽东十三岁时,正是在这里诞生了一位未来的赫赫有名的将领——彭绍辉。时光流转,岁月如梭,这位将军的传奇一生,伴随着革命的烽火,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中的重要篇章。
1925年5月,毛泽东与妻子杨开慧回到韶山,开展起了农民运动。他们创办了农民夜校,建立了秘密的农民协会,唤醒了这片土地上沉睡已久的农民意识。此时年仅19岁的彭绍辉,迅速成为农民协会的骨干力量,参与了许多革命活动,助力家乡的觉醒与进步。
1927年,彭绍辉跟随毛泽东一同上井冈山,参加了气吞万里的长征,历经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征程,身经百战,转战大江南北,直到全中国的解放。漫长的战斗岁月中,彭绍辉失去了自己的左臂,饱受战火的摧残,脸部被击中,下颌骨粉碎,成为了全国闻名的“独臂将军”。
展开剩余79%彭绍辉一直深深热爱着自己的故乡,深爱着这片与他和毛泽东一样成长的土地。他不仅关注韶山的建设,也一直关心着乡亲们的生活,时时牵挂着家乡的百姓们。
1953年4月,彭绍辉在前往湖南视察工作的机会下,时隔二十七年后回到了自己的故乡。他踏上故乡的土地,心中涌现出浓浓的亲切感,熟悉的山川,熟悉的风景,仿佛他从未离开过。轻轻的山风拂过脸庞,那一份温馨与怀念的情感让他感到陶醉。熟悉的景物和气息,使他几乎不需要任何人的指引,便找到了归家的小径。
当他走到纯和村山下的屋场,眼前的那间破旧的茅草屋显得格外熟悉。这正是他曾经生活过二十年之久的地方。昔日的嫂子站在门口,见到他时,一时竟认不出这个面容憔悴的“小弟”,疑惑地问道:“你明明走时还是那么健壮的……”
回忆如潮水般涌上心头,1926年,彭绍辉随毛泽东离开时,还是一个英俊少年。而现在,站在他面前的,已经是一个满身伤残的战士。当他低声唤出“大嫂”二字时,嫂子再也忍不住,浑浊的泪水如江河泛滥一般涌出,溢满眼眶。这是多年离别后的思念,也是对往事的无尽悲切。
嫂子带着彭绍辉走向已故父母的墓地。当他低下头,脱下军帽,恭敬地弯下腰,向父母的墓碑深深鞠躬时,那一瞬,悲伤和怀念像洪流般涌动在他的心间。
彭绍辉的归来无声无息地打破了家乡的宁静。消息犹如春风般吹遍了每一个角落。儿时的好友、邻里的亲戚、许多熟识的和陌生的面孔纷纷赶来,渴望一睹这位随毛主席征战四方的英雄。他不仅是家乡的骄傲,更是民族的英雄。
在瓦子坪小学,曾经教过彭绍辉的老师早已年迈,但依然健在。老师带着学生们参观母校,并给孩子们讲述着彭绍辉和红军的英勇事迹。学校门楼上的横幅格外显眼,写着“热烈欢迎彭将军回家!”学生们排着整齐的队伍,满怀崇敬地等待将军的到来。当彭绍辉见到这些孩子时,谦逊地说:“不要叫我将军,我只是普通的一兵。”简短的话语让在场的每个人都为之一振。彭绍辉不以军衔自傲,他是人民的将军,是共产党的将军!
在学校的演讲上,彭绍辉没有麦克风,也没有华丽的讲台。他挺直瘦弱的身子,激动地讲述着红军战士们的悲壮历程。那时,他的右臂已不复存在,只见他握住空荡的袖筒,讲述着那条断臂的故事:1933年3月,在第四次反“围剿”战役中,彭绍辉指挥红1师带头冲锋,他的左臂连中两枪,骨骼粉碎,虽然伤势严重,仍坚持不下火线。经过几次手术无效后,最终不得不截去左臂,但他依然顽强地活了下来。
彭绍辉告诫孩子们,要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,努力学习,未来建设和保卫祖国。
在离开瓦子坪小学时,彭绍辉特别为学生们定做了一面锦旗,赠送给他们。旗帜上写着:“学好文化科学知识,建设好新中国!”
1965年,彭绍辉晋升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,主管全国民兵工作。当年5月,他专程回到了杨林公社,亲自视察了家乡的民兵建设。看到杨林公社武装部的同志们正在辛勤工作,他与大家座谈交流,鼓励他们加强军事训练,保护家乡,保卫祖国。
当他得知当地民兵营缺少枪支时,便通过湖南省军区为家乡提供了一大批武器装备。此外,彭绍辉还赠送了大量图书给家乡的文化活动室,包括一套未公开发行的《毛泽东选集》。
回到韶山冲,彭绍辉前往毛泽东的故居参观,弥补了当年因时间紧张未能参拜的遗憾。他在留言簿上写下了自己对故乡的深情:“绍见故乡万里茂,山娇水秀地绿油,风景唯独这边好,光芒灿烂照宇宙。” 这首诗浓缩了他激动的心情,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情与怀念。
彭绍辉的思乡情怀愈发浓烈。1971年7月,他陪同外宾来到故乡;1975年5月,彭绍辉再次带着家人回到家乡,为孩子们讲述韶山的革命历史,并勉励他们要不忘初心,成为共产主义的接班人。
每次回乡,彭绍辉都会带来许多北京的特产,送给家乡的父老乡亲。尽管身为将军,他从不摆架子,总是和蔼可亲,平易近人,经常走访农民家庭,与大家分享家常话题。
他对亲属要求十分严格,从不借用自己的权力为亲人谋取特殊利益。虽然他有几个侄儿在乡下务农,他们希望通过他的帮助进城或者解决户口问题,但彭绍辉始终耐心地劝告他们,要求他们脚踏实地、安心从事农业生产,不能依赖任何特权。在他的教导下,侄儿们都纷纷放下了依赖心理,努力经营自己的土地。
然而,在1978年,彭绍辉的健康状况突变,因脑血管瘤破裂,最终于同年去世。尽管他未能实现回乡小住的愿望,但他的家乡人民永远铭记着他,怀念着这位伟大的儿子。
发布于:天津市2024配资查询网站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